輪椅記 – 長夏漫漫

孫召棠

ST in Wheelchair

「不要急,小心,別摔跤噢!」

自從我母親幾年前從樓梯上一不留神摔下來後,我大概每天都要嘮叨我父母親一、兩次,尤其是「老人家可摔不得啊」等等的老生常談,更不知被我唸到兩耳生繭。沒想到跟斗栽到家,我老人家自己六月初一時不察,竟在波士頓跌傷了右腳踝。

「有多痛?」

到了急診室後,醫護人員除了從祖宗八代開始問起外,還問了一大堆雜七雜八的事。其中有一題真把我難倒了,醫生問,「請你形容你的痛楚程度,從不痛 (1) 到痛死 (10),請問你是幾?」我心裡想,據說生小孩是 10,所以 10 不可能;當年李斯嚴刑峻法的那一套,至少應有個 8 或 9;其它人類文明下發明的各種“偵訊”方式,那更是五花八門,種類繁多,所以決定很客觀地回答說:4。
 
ST with Walker

良莠不齊

醫院裡有各式各樣的醫護人員,大醫師,小醫生,護士,技師,助理...川流不息。首先,護士助理把我的手機,皮夾,手錶等搜走,放進一個袋子裡。我換上了病人袍子,照過 X 光片,發現有三處骨折,一位年輕的駐院醫生幫我暫時打上了石膏,以便返回德拉瓦繼續治療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,為了減少我的痛苦,他是跑步去拿所需的材料,而且很仔細地解釋我應做的後續醫療。事畢後,謝過這些醫護人員,我們離開了急診室,搭計程車回旅館。下車時,打開皮夾子,我發現裡面的現金已不翼而飛。只能說,這世界千奇百怪,的確是三教九流的醫護人員都有。

比上不足

六月十一日住院開刀,釘了條金屬片以備將來進出機場可以隨時評估安檢系統。這次生平頭一遭住院動刀,什麼事情都要靠人幫忙,很不習慣。我的室友是一位七十多歲的前輩,換了一副人工股骨 (Hip Joint),每次傷口換藥時,就痛的哇哇叫,讓我覺得真是比上不足,比下有餘,於是耐下性子,安心地住了兩天醫院。
 
ST with Walking Cane

預告片

坐了兩個多月的輪椅,覺得好像在看預告片 – 如何過老年生活。一回家,門口的兩個台階就把我考倒了,研究了半天,決定爬上去 ( 真的是用匍匐方式)。上樓睡覺更甭提了,於是客廳臨時改成我的宿舍。每一件事情,從倒杯水,上洗手間,到洗個澡都得重新學起。從這些實戰經驗中,我已經曉得我退休後要住什麼樣子的房子了。  

西遊記

七月初我的外甥在加州風景優美的 Sonoma / Napa Valley 結婚。我這個愛湊熱鬧的人怎麼可能不參加?得到了醫生的允許,按照原定行程,坐上輪椅,朝西飛奔。這一趟來回,深深感受到美國這個社會照顧殘障人士的用心及投資。茲舉數例如下:每到一處有寬大的指定停車位,上飛機有特製的手推車直接送到位置上,機場及旅遊勝地有為殘障人士特別設計的洗手間,餐館及購物中心進門有斜坡梯,旅館有專門給輪椅乘客方便的房間等等,使得我能夠順利地參加婚禮,參觀葡萄園,逛街,逛漁人碼頭,盡興而歸。

因禍得福

雖然儘量不讓朋友們知道,免得擔心,還是有朋友聽到風聲。水果,點心,及阿拉斯加空運來的鮮美鮭魚,吃的我不亦樂乎。再加上沒有什麼運動,所以這一次因禍多得福了個七、八磅。
 
ST Clowning

科技的受益人

在急診室上了石膏後,醫生很仔細地把石膏的一邊切開了一條細縫,以減輕腫脹產生的不適。開完刀後,石膏是做了個半模,然後用纖維玻璃的厚墊子及彈性綁帶包好,以便讓空氣流動減少濕氣。二個星期後,換成輕便的纖維玻璃半模及彈性綁帶,以便拆開清洗。四個星期拆線後,換成長筒鞋,練習將重量放回右腳。六個星期後復健開始,用 Walker 學習走路。八個星期後用一種軟性的腳踝 brace,...兩個星期前終於開始嘗試用拐杖行走。每一個階段,醫療的目的不止是治病,同時也儘量顧慮到病人的舒適及生活品質,我想這就是生活在富裕社會的好處了。

親密戰友

我老太這幾個多月被我整得差不多了,除了她平常的家庭主婦,職業婦女,公文班老師等身份之外,還得全天候負責我的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,所以這一次摔跤,真正吃到苦頭的倒不是我。

後記

九月初自己可以開車後,日子是愈過愈好。 日前,陸孔卿來電建議我應該在老人痴獃症症狀出現前,把我的經驗寫下來,以免將來腳不痛了,活蹦亂跳,忘形之下又重蹈覆轍。在此特別謝謝她校稿及幫我打字。

校稿兼中文打字員註:打電話問候召棠,他說他復原情勢一片大好,在家時拐杖都不必用,可以「摸來摸去」。電話裡,不知為啥,他這摸來摸去的用詞讓我笑到斷氣。好不容易回過神來,可惜手沒笑斷。沒藉口,只好拿起傳真過來的「輪椅記」,乖乖地坐下來,開始打字。